「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
主条目: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基本一致[30]”“中国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发点,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实现的中国梦的路径[31]”“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2]”等论述都表明了中国梦或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可以说,中共表述的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实现“中国梦”或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种路径或者方案,或者说“(实现中国梦)这本身就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30]”。
外交政策
编辑
承接新时期的大国外交,“人类命运共同体”被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一个新方向:这一方向旨在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也“纠正和超越了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33]。这一思想也被认为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并指导例如积极参与国际治理、一带一路、和平发展道路的多方面工作[3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中,还明确否定了以传统的西方权力概念来塑造国际体系的方案[35]。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场合也更经常地把自己定位为和平建设者、发展贡献者、和秩序维护者[36],甚至在西方世界“混乱”背景下的“稳定之锚”和“增长之源”[32],更加积极在经济和气候变化等领域推广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32];这种外交被称为“习式外交”[36]。习近平不仅对国家是如此定位,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他对中国共产党还有“(中国共产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这样的相似定位[37]。
2021年12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發表《美國民主情況》,結語表述:“各国应该超越不同制度分歧,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8]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编辑
主条目:新型國際關係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表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在中国的推动下,“呼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容也被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39]。中国称要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被一并当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两个方面[40],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41]。
国家和国际安全
编辑
基于“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国的新國家安全觀关注各国面临的问题,旨在贡献解决矛盾的最佳方案[42]。习近平先在2014年5月21日的亚信会第四次峰会上提出了包含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亚洲新安全观[42]以及“普遍安全世界”的概念,强调对话解决、发展安全并重的思路[43]。又在2017年乌镇互联网大会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44],在互联网治理上强调各国尊重网络主权、促进安全治理合作,要求“促进公平正义”。此外,习近平还提出了“安全共同体”,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穷兵黩武及所谓的“绝对安全”,反对零和博弈、冷战思维,要求共同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威胁[28]。
2017年10月30日,第72届联合国大会第一委员会通过了“关于防止外层空间军备竞赛”的两份决议,两份决议都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5]。
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编辑
主条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
中国首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于2019年11月29日在北京举行揭牌仪式[46]。这是全国首家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也是中国传媒大学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积极回应国家需求的战略决策[47]。2021年5月28日,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主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智库论坛(2021)”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48][49]。
“一带一路”倡议
编辑
主条目: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顯著實踐之一[50]。而在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决议同时写入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51]。而官方媒体则称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而一带一路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52]。而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則認為一帶一路助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3]。
政黨
编辑
中國共產黨表述:在政黨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政黨間的交流有利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政黨發揮更大作用[54]。但黨總書記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産黨不“輸入”外國模式,也不“輸出”中國模式,不要求別國“複製”中國的做法。”[54]但中共強調政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要是為應對20世紀“过度”的新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思潮,以及思潮帶來的上一代人佔用了下一代人資源、發展不平衡等問題[55]。
人权问题
编辑
主条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
人权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認為:主权平等、和平安全等對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性;而中國在保障本國人權,推動國際人權事業發展方面有著不錯的成績;中國的人權夢就是實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也是實現世界發展之夢[56]。
而在2018年3月,日內瓦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表決通過了中國提出的《在人權領域促進合作共贏》,其內容也包括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只有美國反對決議[57]。而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南南人權論壇上中國闡述中方人權觀,強调安全是最大的人權,反對某些國家用人權來“整人”[58]。
生态保护
编辑
在生態領域,追求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共同利益、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好性、以及追求人类各世代间的代际公平;反對工業化帶來的只追求个体及群体的经济利益卻不关注人类整体的“共同体利益”的問題[59]。習近平在日内瓦“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巴黎氣候峰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都提到了生態保護問題[60]。